本文地址:http://www.295tyc.com/article/5ffdb7207f780bcd5e00000b
文章摘要:金沙赌博网上,真正西蒙回到欧洲后就恢复了他原本那贵族申博AV女优荷官登入,澳门皇浦有 这个时刻实力也不可同日而语 小唯站到身前。
往好的一方面看,这款 3 万元级别的新能源车实现了月销 2 万辆的成绩,打开了中国的新市场,但反过来看,则是上汽通用五菱陷入了 " 宏光 MINIEV 依赖症 "。从 12 月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数据来看,宏光 MINIEV 卖出了 35388 辆,已经占到了上汽通用五菱的 15% 左右,如果只是算乘用车的话,那么五菱宏光 MINIEV 的销量占比更是夸张到接近 20%。
● 小灵通往事
对于现在的九零后来说,BP 机和小灵通或许只有模糊的记忆,尤其是像小灵通这样仅仅热闹了四五年的产品,在移动电话普及大潮来临之后迅速被湮灭在历史的旧物堆里。
小灵通,原本是日本以低成本、低费率为目的开发的 "Personal Handy-phone System 个人手持式无线电话系统 ",利用微型蜂窝基站、以无线的方式接入本地固定电话网实现无线通话,可以简单理解为一种更大范围的 " 无绳电话 "。
中国电信基于小灵通的固话成本优势,一开始打的就是性价比:月租 20 元、单向收费、接听不要钱、通话 0.2 元 / 分钟等等。这些价格要比当时手机动辄 1 元钱、双向收费的价格便宜太多了。再加上几百块的 " 小灵通手机 ",一下就让小灵通迅速在工薪阶层里面普及开,让 " 移动电话 " 似乎也成为了普罗大众可以使用的产品。
正因为有这些局限,小灵通的发展天花板并不高,虽然后来发展出短信功能、加强了通话性能、又主打所谓的低辐射功能,然而本质上小灵通的竞争策略只有一个——低价格。随着移动运营商们感受到了小灵通的威胁,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也开始推出更划算的资费策略,例如很多年轻人用的 " 动感地带 " 套餐就是在 2003 年前后推出的。
现在看起来,当前火爆非常的宏光 MINIEV 就是十多二十年前 " 小灵通 " 的样子,整个产品逻辑也如出一辙,这或许也注定了宏光 MINIEV 的天花板远比想象中更低。
● 宏光 MINIEV 的三个显性短板
复盘小灵通的失败,会发现宏光 MINIEV 的问题也相差无几,至少可以轻易的看到这款车型有三个显性的短板:第一、产品的局限性很大;第二、车辆缺乏迭代的空间;第三、替代性很强。
然而宏光 MINIEV 所体现的产品亮点实际上都是为了营销而挖掘的,背后的本质是 " 这款车型就是以低成本研发目标的结果 "。无论是续航里程、最高时速、车型尺寸等等,都是让消费者来适应产品本身,听上去可能很美好,但是也同样就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局限了,这就像小灵通无法实现短信、异地使用、信号影响一样。
可以说,微型车存在的基础,除了类似于日本这样资源局限、远途出行几率极低的国家,基本上在全球其他地区都不存在了。微型车被局限在一个小盒子里面,换来的则是不实用的空间、更小的动力输出、更廉价的驾驶体验等等,而微型电动车还有更多的问题。
对比小灵通,在手机转变为 3G 时代之后,只有通话功能的小灵通就失去了意义。宏光 MINIEV 更大的问题在于这样的产品没有迭代的可能,一方面是微型车市场的需求已经萎缩,进一步迭代的可能相当低,另一方面则是无法解决低成本困境。
从目前微型车市场趋势来看,四门四座的微型车基本已经被淘汰出市场,因为无法满足当前中国消费者对出行体验的要求。曾经的微型车王者奥拓、QQ、奔奔早几年就已经退出了中国市场,就连海外的 smart、MINI 也分别转向开发更大尺寸的标准车型,以求满足全球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。可以说,微型车这个品类已经没有迭代的空间,要发展只能往更大尺寸拓展。
另一个事实是,曾经理想汽车也打算做一款类似的微型电动车,代号为 SEV,甚至一度做出了样车,但最终李想放弃了这个项目,虽然对外的表述是低速电动车可能有 " 法规 " 方面的问题,但可能根本上还是无法解决长期持续迭代的发展问题。
宏光 MINIEV 目前的竞争优势完全来自于处于价格竞争红海的最底端,完全依靠低价竞争,打的是其他车企之前没有覆盖到这个价位。然而反过来看,其他车企一旦跑通这个逻辑,推出低价微型电动车也并不困难,甚至因为宏光 MINIEV 是一个专属的低成本产品,很容易被对手攻击。
近期长安汽车就推出了同样 2.98 万元起的微型电动车 E-STAR。长安这款小型电动车本身就是沿用之前奔奔 EV 的产品,所以保持了四门五座设计、电机功率也达到 55kW,再换上更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之后同样把价格压低至 2.98 万元。并且长安还拿出了三元锂电池的高配版本,续航可以提升到 300 公里级别,这贵出的几千元远比宏光 MINIEV 的高配更实用。
当然,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意识到 A00 车市场的意义,比如长城汽车的欧拉黑猫也开始向下俯冲、吉利集团手上还有枫叶品牌,另外大众的合作伙伴江淮也有小电动车……这些产品的投放无疑都会很快压缩宏光 MINI EV 的生存空间。
仅仅从上述三个问题来看,宏光 MINIEV 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款过渡性很强的产品,产品本身没有太强大的竞争力,完全是迎合当前新能源市场的一种短期消耗品。实际上,推出宏光 MINIEV 背后的商业逻辑是,这款产品依然能够有不错的产品利润,同时车型赚取的双积分在交易后可以获得不少的收益。只是说这并不是一个可以持续的生意,迟早会遇到小灵通那种 " 嘎然而止 " 的情况。
但是从发展前景来看,即便是月销万辆、乃至三万辆的廉价宏光 MINIEV,也不过相当于一家车企卖两三千辆新能源轿车的营收规模。而更大的问题在于,宏光 MINIEV 的热销并不会为五菱品牌的提升带来助力,反而是进一步把五菱品牌的认知压制在了低价、廉价层面,原本在六七万元市场就已经吃力的五菱品牌,现在更容易被看做是两三万元的产品。
对于上汽通用五菱而言,解决方案并非没有:利用规模优势将代步电动车发展为基础智能设备是迭代方向,而不是单纯的打价格战。虽然五菱在宏光 MINIEV 上的营销做得花样百出,不过从投入长效回报来看,不如将其转移到宝骏 E300 这样的产品上,在新产品上延展出更多的 " 实用性 " 功能,比如快递运输、外卖运输等实用版本,进一步解决宝骏 E300 的规模成本问题。
对于新宝骏 E300 这样的产品而言,做一款 " 天生智能 " 的 A0 级智能新能源车,利用智能化、电动化体验打破年轻消费者内心对于五菱品牌的局限,才是推动上汽通用五菱在电动车领域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。